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评书 - 李鑫荃
李鑫荃

李鑫荃

李鑫荃,评书演员。河北安次人。师承评书老艺人段兴云、评书大师连阔如、马连登等。
展开

李鑫荃 - 简介

李鑫荃,男,评书演员。河北安次人。1921年,农历辛酉年出生,2004年8月25日,农历甲申年七月初十日逝世。

李鑫荃 - 艺术生涯

师承评书老艺人段兴云、评书大师连阔如、马连登等。20世纪60年代是他演艺生涯的高潮。1959年,他加入北京宣武说唱团,积极说演新评书,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并播放了《红岩》、《平原枪声》等新评书,深受听众喜爱。1962年,他被中国曲协评为“说新书的带头人”。他天分极高,过目不忘,说书时连批带评,诗词典故信手拈来。他为人耿直要强,惹来不少祸端。“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到煤厂送煤,一送就是十年,艺术生涯的黄金时代被荒废了。“文革”后,李鑫荃也曾有复出的机会,但因种种原因几次未能实现。后因年龄、身体等缘故他淡出舞台,从听众的记忆中渐渐消失。他对学艺者往往倾囊相授。2003年“非典”期间,他曾躺在病床上向连丽如传授《雍正剑侠图》。但由于他在选人方面极为挑剔,得到他亲传的并不多。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分,一直是李鑫荃的心病。据亲属回忆,他临去世前曾说:“我死不可惜,可惜的是我这一身的能耐。”

李鑫荃 - 事迹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李鑫荃先生,汉族,河北安次人县人,1921年生,因糖尿病并发症医治无效,于2004年8月25日21时1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李鑫荃先生少年时在粮店学徒,酷爱评书艺术,师承评书老艺人段兴云先生并私淑评书大师连阔如、马连登等。李鑫荃先生钻研评述艺术几十年,且悟性极佳。创作并出版了《雍正剑侠图》《忠义响马传》《和氏璧》等,擅演书目有《东汉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大破铜网阵》等,他表演沉稳,表述细腻,评批有据,刻画人物生动传神,体现了“功夫在书外”的深厚艺术造诣。1959年,李鑫荃先生加入北京宣武说唱团,积极说演新评书,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并播放了《红岩》《平原枪声》等新书,深受广大听众欢迎和喜爱,1962年李鑫荃先生被中国曲艺家协会评为“说新书的带头人”;2000年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对李鑫荃先生50年来为繁荣文艺事业所作的积极贡献提出表彰。李鑫荃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为人正直从不趋炎附势,认真作艺,坦荡做人,行为规范,堪称楷模。北京电视台录制的《三国演义》等音像、书籍等,已成为李鑫荃先生留给后人的宝贵艺术财富。李鑫荃先生的逝世,是北京曲艺界的一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永远怀念这位杰出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并把他毕生所钟爱的评书艺术事业继承下去使之发扬光大。 

 说书生涯近60年的李鑫荃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情有独钟,他对说书人应具备的素质深有体会。他说:评书艺人过去称为说书先生,必须有学问、有文化、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有了这些,你说书才能入情入理,才能恰如其分地评价好历史人物,才能说好符合人物身份、符合人物性格对路的话。前几年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戏说乾隆》饰演乾隆的郑少秋把“伯劳飞雁”,说成“劳伯飞雁”,李老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把鸟名念颠倒了,是缺少知识的表现,有的评书演员说清代书把黄天霸说成五品副将,李先生也大为光火,他说清代重武轻文,副将在清代地位仅次于总兵、官价从二品,怎么变为五品,显然也是缺乏知识所致。   

积几十年说书经验,李鑫荃总结说,要说好书必须要增强博学强记的本领,说《三国演义》,我曾下功夫背了两年半,人名背、地名背、对话背、诗词歌赋背、三国演义中的“铜雀台赋”诸葛亮的“出师表”我都背得滚瓜烂熟,这些东西背熟了,自然说得流畅、平稳、有滋有味,就能把观众黏糊住了。

李鑫荃

李鑫荃常说:无书不益人,说书人应当尽可能给观众更多的知识,李先生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平时注意积累知识,能把书中很多的成语典故,说得透彻准确。比如他说三国说到失街亭时,很多观众都不理解,街亭明明是马谡不听王平劝告,我行我素才丢失的,王平及时向诸葛亮作了汇报,为什么事后王平反倒挨打?李先生这里就破解到王平挨打事出有因,他当初给曹将徐晃当副将时就因打赌怄气,犯见死不救的毛病,这次是故伎重演,哪儿有不挨打的道理。这里把诸葛亮知人善任,赏罚分明说得十分有理。   

李先生自1983年后,曾用了八、九年的时间整理加工了《雍正剑侠图》演出本,其中上半部120万字已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半部约100万字也整理完成尚未发表。   

李鑫荃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不少部传统评书和现代评书,这些书目播出时,好评如潮,在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6年他应北京音像公司之邀,录制了全部《三国演义》大约200多段,这部三国演义的录像曾于1989年播出过。

李鑫荃 - 作品《雍正剑侠图》简介

书籍作者:李鑫荃 话本 退思斋主 蕊竹 编次

图书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图书售价:80.00元 
图书类别:文学
上书时间:2009-05-09 
出版时间:1990-07 印刷时间:1990-07-01
开本:32开     页数:1667页     
装订:平装  

李鑫荃 - 作品雍正剑侠图(万龙藏峰岛) 简介

本书紧接《雍正剑侠图·剑山蓬莱岛》,主要描述年羹尧查办万龙藏峰岛的故事,包括巧跟踪夜入万林庄、中奸计误斩何金标、年羹尧兵败歧山县、古玄真夜探藏峰岛等精彩章回。本书作者李鑫荃是现代评书大家,台风沉稳,表述细腻,评批有据,精于典故,刻画人物生动传神,体现出“功夫在书外”的深厚艺术造诣。本书极具可读性,亦是作者的代表之作。

李鑫荃 - 出版推荐

前言
清平客 
 鲁迅先生在分析清代侠义小说时曾提到:“时势屡更,人情日异于昔,久亦稍厌,渐生别流,虽故发源于前数书(指《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笔者注),而精神或至正尺,大旨在揄扬勇侠,赞美粗豪,然又必不背于忠义。”也就是说,由于侠义小说其特有的“揄扬勇侠,赞美粗豪”的美学特点,能够满足读者欣赏阳刚、尚武的审美情趣,因而在文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繁盛于清代后期的侠义公案小说正可谓近代文学中不容忽视的一枝,而其中大部分都属于说书艺人口传心授的作品,《三侠五义》如此,《雍正剑侠图》亦是如此。

《雍正剑侠图》又名《童林传》。1915年,评书艺人常杰淼在天津说书,目睹《三侠剑》很受欢迎,他独出心裁,根据当时流行的一些武林传说编撰成《雍正剑侠图》。1924年起,此书先后在书棚和茶馆演出,得到各种类型听众的赏识,成为雅俗共赏的评书书目。上世纪20年代中期,《雍正剑侠图》曾在《新天津报》和《新天津晚报》上连载,1928—1943年结集成书出版。民国时期评说此书者,多如过江之鲫,天津有蒋轸庭、赵轸铎、张枢润、顾存德、索存寿等,北京有陶湘九、李鑫荃、耿增春等。作为上世纪30—40年代最负盛名的侠义类评书,此书与《三侠剑》齐名,在北方书坛上影响极大。

 该书以清朝康熙年间武林中的派别斗争为背景,突出了主人公童林成长为八卦门名人的历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鲜活生动,富于浓厚的传奇色彩。其梗概大致如下:直隶霸州农家子弟童林向武林前辈学艺后下山,奉师命在各大门派之外另兴一家武术。在北京,他得到雍亲王胤稹的赏识,在与江湖各路高手比武的过程中,与众多侠剑客结为至友,而与有的绿林人则结怨日深。有仇人夜入皇宫盗宝,陷害童林。童林得到雍亲王的支持,捉拿盗宝人,将功折罪。经过杭州擂比武、大破铁善寺、北京亮镖会等一系列“柁子”,故事情节高潮迭出。最后,童林又奉皇命保护钦差年羹尧查办四川,破剑山蓬莱岛,取万龙藏峰岛,三打聚英山,班师回朝,至张方改诏,雍正登基结束。

 1990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李鑫荃口述三卷本《雍正剑侠图》,但并不完整,只说到金牌失而复得即告结束。
年,中华书局根据李鑫荃遗稿,出版了《雍正剑侠图·剑山蓬莱岛》,紧接前书,主要描述年羹尧查办剑山蓬莱岛的故事,至五挡英王结束。
时隔一年,中华书局再度推出其续作《雍正剑侠图·万龙藏峰岛》,主要描述年羹尧乘胜追击,再破万龙藏峰岛的故事。内容涵盖夜探万林庄、岐山散将、五蝠捧寿、二老对铁球、夺镢斗陆恒、巧嘴牵红线、火烧三阳观、五战鸿钧、三挡允褪、秦鸣远出世、侯马绝交、一式败三杰、葫芦谷遇险、三打藏峰岛、一剑削双耳、宋家峪捉妖、大破朱家堡、一道斗群雄、火焚八卦堂、五剑返真元、力杀四天门等精彩章回。较之前书,此书情节更为跌宕,结构更为紧凑,人物更为鲜活,堪称传统短打类评书中的经典之作。

由李鑫荃口述的这部传统评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合情合理,节奏鲜明。作为侠义类书目,描绘江湖道上的奇侠异事,慷慨悲歌,纵横捭阖,令人神往,极具传奇浪漫色彩,这是共性;然而,瑰奇而流于荒诞,怪异而流于不经,也是传统书目的弊病。但本书却是平中见奇,常中见异,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无论是故事情节,抑或打斗场面,无不遵循书情书理,在令人信服的基础上又屡有神来之笔,令人叫绝。而这种鲜明的节奏变化牢牢地“扣”住读者,说书人之口锋利如刀,当留之处,不伤分毫;不当留处,则点滴不存。

 其二:语言清新,典故迭出。作者学识丰富,文中语言多用成语名句,读之琅琅上口,回味悠长。同时,在精彩生动的情节叙述中,不忘引经据典。评书本身所反映的即是社会万象,而旁征博引又如锦上添花,使之表现层面更加宽泛。可以说,这种恰到好处的淡出淡入处理,有效地掌控书情发展的节奏,使读者为之击节,而这也正是评书艺术魅力的源泉。

  其三:人物生动,绘声绘色。评书中的人物是一部书的神髓,是引发事、理、情的唯一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书人物众多,有名有姓的人物将近百人,但形形色色,各具特点。不仅书胆童林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其他正反双方的人物也个性突出,不相雷同。作者善于在刀光剑影中穿插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对白,更富情趣,正所谓“写草野豪杰,辄奕奕有神。间或衬以世态,杂以诙谐,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

综上所述,本书是评书艺术引人入胜特点的完美体现:既有头有尾,又波澜起伏;既明白通畅,又悬念丛生;既有贯通一气之处,又不排除剪断接说;舒缓处如和风细雨,娓娓道来,惊险处则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环如套,紧咬紧扣。曾有听众褒扬此书“叙其人则义胆侠心,述其事则义烈慷慨……生龙活虎,悲壮淋漓”,“以生花之笔,择其武而侠、奇而正者,书以传之”。 

 本书作者李鑫荃是解放后最负盛名的评书艺术家之一,是北京评书的代表人物。其评书语言流畅生动,轶闻典故信手拈来,在紧张跌宕的情节描摹之余不忘画龙点睛式的点评议论,以寓理于事的形式评点江山,扬善嫉恶,直抒胸臆,神完气足。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书中对于清朝前期官员穿戴服饰、方言俚语及诸多历史典故均有所涉猎,如对龙生九子的评说,读之津津有味:

 古来传说,龙有九种。一种叫热颅,力最大,能负重,在石碑下;二种叫螭吻,此物好高好险,在庙脊上;三种叫饕餮,此物性贪,把它画在阁门外影壁上;四种叫睚眦,好杀,铸在宝剑上;五种叫狴犴,此物憎恶,把他画在监牢的门上;六种叫狻猊,好观香火,把他铸在香炉腿上;七种叫霸下,最爱水,停在桥头上;八种叫椒图,最厌恶生人,把它画在住宅的大门上;九种叫蒲牢,喜听音乐,铸在钟上。再如书中关于“书外书”的运用:

  当年秦武王带着武将去瞻仰太庙,太庙前摆着九鼎,这  九鼎象征九州,荆、扬、雍、豫、冀、梁、青、兖、徐,也就代表天下。武王问史官,这铜鼎多少斤一个?史官回答:重三万斤。武王问大将任鄙,你能举起么?任鄙说,臣力胜百钧,一钧三十斤,百钧约三千斤。三万斤是千钧鼎,臣不能举。武王又问大将孟贲,孟贲逞能,我能举,他把鼎举起来了。秦武王要跟孟贲比勇,也要举鼎,结果被鼎砸伤,这叫举鼎绝胫,一夜疼死秦武王。由于任鄙不逞能,事后加官晋爵;而孟贵逞能,结果被剐死。由此可见,谦虚是美德,骄傲不可取。

  以上两例足以彰显出这位评书名宿驾驭书目的深厚功底。

 最后,值得注上一笔的是,本书据李鑫荃于上世纪90年代初亲笔撰写的手稿整理而成。如今,斯人已逝,此书的出版,对于继承传统评书艺术,乃至弘扬非物质性文化遗产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李鑫荃 - 精彩片断

第一回  巧跟踪夜人万林庄

传统评书《雍正剑侠图》上一部《剑山蓬莱岛》正说到剑山被破,君臣逃命,五挡英王,苗吉庆大战燕普,老剑客周浔高声断喝。燕普一看,这老头儿一定是云龙九现周浔,眼前这位是他的得意弟子苗吉庆,看来我君臣难脱生路。这时苗吉庆双锤贯耳,燕普一瞪眼,心说:你把我脑袋打碎,我都不管了,我用宝剑扎死你!宝剑奔胸前就扎。吉庆一瞧:“老杂毛儿,拼命啊!”双锤一回,往下砸剑。燕普剑往下沉,照小腹扎来,吉庆纵身一躲,道路让开。谭天、燕普一架英王,狂奔而去。吉庆一跺脚:“师父,怎么叫他跑了!”老剑客过来:“徒儿,燕普看见为师,他拼命脱逃。有道是一夫拼命,万众难敌。咱们要想捉拿他们,也非容易。即便真的把他们拿住,咱们又不是官人,也没有公文,他们虽然被擒,咱也无处交代。再说咱们出来是捉拿贼子潘豹,如果拿住英王一事传遍四方,沸沸扬扬,被贼人知道,还不远走高飞?你已经戏耍他们,就算得了。咱们还是寻找潘豹去吧。”吉庆点头称是。

 再说英王一行一路好逃,越过岐山县,直奔万林庄。从白沙江下来的江汊子叫银沙盆,几十里地围绕万林庄往东流去。银沙盆北岸是万林庄,各种桑柳榆槐丛杂而生,浓荫遮日,跟山东巢父林一样,足有六里地宽,团团围住。这上百里方圆所在,万林庄里正当中有个大村子,叫陶家庄,庄主是万龙藏峰岛副元帅盖天第一手陶源陶洞天;上首八里地是何家庄,庄主神枪镇陕西何望何金标;下首八里地是苗家庄,庄主金锏赛叔宝苗望苗德林。这万林庄西面北面都有银沙盆的水围绕着,十分险要。英王、燕普、谭天一到桥头,从里边跑出一个人来,六尺身材,一身紫花布的裤褂,青褡包扎腰,锃光刷亮的一个大秃子,短眉圆眼透着机灵,小鼻子,大嘴岔儿,青胡子茬儿。他问:“桥外什么人?”“无量佛,英王千岁在此,贫道燕普,这是大帅谭天。”“呦,原来是王驾千岁、老军师和大帅,小子接待来迟了。”他说着放下南吊桥,噔噔噔跑出来:“小子高亮,人称海底神灯。大帅听说剑山失败,已经派了十几拨人去迎接,不想小子倒接到了。小子给王爷军师大帅磕头。”王爷伸手接:“高亮,免礼吧。陶副帅可在庄内?”“王爷,副帅正在庄内迎候大驾,请您进庄吧。”上了木板桥,高亮把吊桥绞起。顺桥往北走,到北岸,又把北吊桥拉起,万树摇头,无风自响,好不怕人。君臣由高亮引路,进了万林庄。他们哪里知道,银沙盆外已有人跟踪至此。

书中交代,上部书说到三挡英王,张旺、凤岐和于斗误走朴家店,幸亏董乾老剑客及时赶到,把他们救了。董乾走后,三人吃喝已毕,也离开朴家店。于斗问:“张大哥,咱们上哪儿?”“弥陀佛,英王他们被董老剑客拿住,按理说万无一失,可剑山周围步步是荆棘,危机四伏。咱们不如去川陕大道隐蔽,万一他们要跑了,必投万龙藏峰岛,咱再设法拿他们。”凤岐和于斗同意,他们来到川陕交界处,可巧碰上萸王三人,凤岐于斗拉军刃就要拦截君臣,张旺老成持重,伸手一拦:“二位贤弟,干什么?”“拿他们啊。”“贤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用说燕普,就一个谭天,咱们都不成啊。…‘难道任他们逃走?”“咱们尾随于后,有了破绽再为捉拿。如果不度德不量力,那是自寻死路。”二小只好忍耐,这才跟上,越过岐山,跟到万林庄,看着高亮把他们接进去。

张旺一拉二小:“咱们先找地方吃饭,到晚上再来。”书说简短,三人吃过饭,天已二鼓,他们又回来了。张旺嘱咐二小:“一切听我的。”来到护庄桥,张旺冲里边拍巴掌,啪啪啪三下,就听里边啪啪啪拍了五下,这叫来三还五。跟着里边又拍了五下,张旺又拍了三下。时间不大,里边出来一个人,放下吊桥,走到切近。张旺一抱拳:“并肩子,团个万儿吧。”“在下梯子万儿,名叫高亮,合子团个万儿。”“原来是高头目,在下弓长万儿,名叫张旺。他是丢子万儿,名叫凤岐。他是混水万儿,名叫于斗。我们都是剑山的,垛赤窑儿被鹰爪挑了,瓢儿把子不知来了没有。我们打算改换门庭,混碗饭吃。”“哎呦,张寨主,我们都是一家人。王爷君臣已经到了,现在跟副帅谈话哪。三位先请到我的锅伙里边吃点儿东西,休息休息,然后在下再陪三位到里面见王爷。您看好么?”张旺瞟了他一眼,心说:好吧,看看是你高亮坏,还是我坏事包坏。“弥陀佛,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高头儿,仰仗您了。”高亮一晃秃头,一阵奸笑:“张寨主,我们到了剑山,您不是一样盛情招待我们,何须客气。三位爷台请吧。”高亮十分殷勤往里让,随后吊桥拉起。此时再想离开万林庄,势比登天!

 高亮领着三人顺着树林子边往东来,足有一里地,紧挨着树林有五问房,东西房一间,北房三间,篱笆圈儿,一个小院儿,当中有个门儿。高亮引他们进来,到北屋,这是两问一通连,前窗的大炕,紫红色炕席,炕东头门后边足个大锅台,里面足大铁锅,靠着锅台是个大水缸,里边有半缸清水。门后的墙上钉着木板,架着许多铁勺儿,粗把儿细把儿都有。下面是个碗架子,有糙瓷大碗、筷子笼儿、咸菜碟儿。北墙是一张破桌子,两边有椅子凳子。高亮让三人坐下:“三位,我先给你们烧点儿水喝。”他立即刷锅,放上水,从院里抱来木柴,点火烧水。水烧开了,往桌上的铜壶里放好茶叶,泡上茶。八仙桌底下有大铜盆,舀上水,请他们洗脸。也搭着天气炎热,高亮忙得顺秃脑袋往下流汗,又接着洗米熬粥,从门后拿起粗把儿勺,和拢粥锅。“你们三位先喝茶,回头粥熬得了,吃饱了,我陪诸位面见王爷。”凤岐于斗很感激:“高头儿,大热天的,您太忙了,我们心里很不过意。谢谢您。”张旺说:“二位贤弟,高寨主要是到咱们剑山,咱也一样招待他呀。”高亮点头:“对对对,这不算什么。"

 很长时间,这锅粥才开,咕哧咕哧,在锅里冒泡了。高亮取出三个大海碗,拿出三双筷子,咸菜碟子放在桌上。他用勺子舀粥,盛了满满一大碗,端到张旺近前:“您趁热喝粥吧。”说着,他回身又舀去了。“弥陀佛,高寨主,从我们来了,您跑前跑后的真不容易,我们怎么谢你啊?”张旺用右掌托着这碗热粥:“得了,我谢谢了!”说着话,他往前一上步,一翻腕子,将军戴帽,这碗热粥正扣到高亮秃脑袋上。“哎呦!”这下可把高亮害苦了,肉都烫翻了,咕嗵一声,躺地下死过去了。热粥往下一流,流到哪儿都是燎浆泡。张旺合掌打问讯:“弥陀佛,善哉善哉。”再看凤岐于斗,面沉似水,带有不悦之色。二小心说:咱们反对的是英王、燕普、谭天、陶源,跟人家底下人有什么仇?再说,自从咱们来了,人家跑前跑后一通忙乎,实不容易,怎能用热粥烫人家呢?

“弥陀佛,二位贤弟,劣兄烫了高亮,你们不乐意了吧?”于斗年轻:“张大哥,咱们是两辈子的交情,同舟风雨,可像您这样的为人,以后硅还敢跟您交朋友啊,兀缘兀故,为了什么?不怕您一刀把他杀了,这都可以;您用热粥烫他,未免太缺德了。”张旺一笑:“弥陀佛,高亮要是好人,劣兄怎能做这种损德的事情?我要说出他的坏来,二位就该杀他了。”“他怎么坏?”“贤弟们请看这个。”张旺把粥勺子拿起来,上面沾着很多粥,先放到水缸里涮了涮,把粥洗下去,再拿出来:“你们看,勺子把儿上有个小铜疙瘩,他和拢粥时用大拇指摁这小铜疙瘩,只要一摁,勺子后边这一头儿就往外冒黄药面,这是蒙汗药。他分明要害咱们,幸亏被劣兄识破,不然早已受擒。”于斗一听,勃然大怒,拉藤蛇棒,就想把他打死。张旺拦住:“咱们先问问他。”于斗照高亮的脸上打了几个大嘴巴,狠狠的几下,把他打活了。“哎呦……”“弥陀佛,小子你叫高亮,我叫坏事包,你冒坏还差点儿,说实话吧。”“姓张的,我栽在你手里了,我告诉你。”

 书中交代,高亮引英王他们进了万林庄,一出树林,豁然开朗,阡陌纵横,绿油油的庄稼连成一片,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击壤作歌,好一派农家景象!不多时来到陶家庄,进南口到十字街,往西一拐,路北瓦舍千问,广梁大门,四棵门槐,东边是走马门。高亮请英王稍候,他到里面通禀。时间不大,就听里边说话:“王爷受惊了!”人随话到,从里面走出一人。君臣定睛观看,见此人身高六尺,猿臂蜂腰,身穿米色长衫,绵绸裤褂,扎绒绳,佩长剑,脚下福字履;略有些谢顶,白剪子股的小辫儿,稍有几根黑的,素白的一张脸儿,两道白眉,大三角眼,准头端正,四方海口,连鬓络腮一部白胡须,笑容可掬。英王一抱拳:“你是陶副帅?本爵富宝臣。”陶源赶紧磕头:“千岁一路辛苦,臣陶源接待来迟。”英王伸手相搀:“副帅免礼。”燕普、谭天通名,各自见礼。陶源赏了高亮十两银子,他欢天喜地地走了。 

更新日期:2024-12-0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