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历生
彭历生,海防导弹技术专家。先后参与15种海防导弹的研制,主持过上游导弹系列的改型、研制,8种导弹的关键技术工艺攻关,其中7种转入批生产。在培养导弹研制人才方面,他注重结合科研设计研究工作,指导和帮助科技人员提高业务水平,为形成一支有实践经验能顽强拼搏的海防导弹设计研究队伍作出了不懈努力。
彭历生 - 个人简历
1932年11月18日 生于山东省济南市。
1953-1954年 在北京航空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
1954年 在北京俄语专科学校俄语专业学习。
1954-1955年 在捷克查理士大学语言学院捷语专业学习。
1955-1960年 在捷克萨布托斯基军事学院军事工业系飞机设计专业学习,捷克国家考试委员会授予机械工程师。
1960-1973年 在320厂40办公室(660所前身)任设计组长、主管设计师、副主任。
1973-1978年 任320厂设计所一室主任。
1978-1983年 任320厂第二设计所副所长、所长、高级工程师。
1983-1997年 任320厂副总工程师兼660所所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科技委副主任。
1997年 离休。
彭历生 - 生平介绍
彭历生,1932年11月18日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父母亲均是教员。父亲彭畏三经中共党员介绍,1938年6月到达鲁南抱犊岗山区抗日根据地。1940年6月,在鲁南人民代表大会上,彭畏三以鲁南著名爱国人士的身份当选为鲁南参议会和鲁南专员公署参议长。彭历生随父母进入抱犊岗山区,在恶劣动荡的战争环境里,几乎没有上学的机会,只能跟母亲学习文化,没有课本就读报纸,肖华著“论战时政治工作”,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等当课本。彭历生当时是家里最大的孩子,是主要劳动力,行军、转移要背东西,住下时打柴、挖野菜、挑水都靠他,有空还要学做针线、纺纱,这锤练了他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坚强毅力。1946年春被送入喜水中学读书。随后参加过麓县土改队,济南战役支前和淮海战役期间参加看护俘虏伤兵工作。1949年6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年底任鲁中南卫生局干事。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调山东省第一工农速成中学学习。在校三年,学习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读了苏联飞机设计师写的“生命的回忆”之后,对飞机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立志要献身航空。1953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航空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1954年报考出国留学生被录取,同年8月赴捷克斯洛伐克查理士大学语言学院学习捷语,而后,分在军事学院炮兵系学习火炮设计。1955年9月改学航空电子系飞机设计专业,至1960年6月在捷克萨布托斯基军事学院军事工业系飞机设计专业毕业。被捷国家考试委员会授予机械工程师。
彭历生 - 主要论著
1 彭历生.上游2号(固)舰舰导弹立项材料.1983
2 冯旭、张宝洪、彭历生等.国营320厂导弹专题史.中国航空工业史丛书,1986
3 彭历生.海鹰1号系列导弹的由来与发展.海鹰1号系列与051舰上导弹武装系统文集,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0
4 彭历生.反舰导弹开拓之路.海鹰1号系列与051舰上导弹武装系统文集,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0
5 彭历生.艰苦奋斗闯新路,发展我国海防导弹.320厂厂史,1991
6 彭历生,阳至健,左重等.H/AJJ02导弹武器系统的使用与维护(手册).海军后勤部军械部出版,1993
彭历生 - 主要贡献
1960年彭历生学成回国后被分配到南昌飞机制造厂(320厂)工作,当时工厂刚接受上游1号反舰导弹的仿制任务。彭历生参加对引进产品的消化吸收工作。在上游1号导弹反设计中,完成了弹道计算、回路模拟工作,摸清了导弹的战术技术性能,掌握了导弹总体、气动设计和弹道回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在强度计算中,彭历生依据弹体结构的强度理论,认真选择了计算方法和具体公式,精心确定了计算参数。对聚梁式小展弦比弹翼、尾翼的强度进行了重点计算,同时还进行了推进剂箱筒底连接处的应力分析,弹身短筒稳定性校核等,并通过试验件的试验,尽量做到理论和试验统一。在反设计中还与工程人员一道开展了气动系数计算和风洞试验,得到了一套可用的气动数据;摸清了制导系统的工作特性、导弹的飞行性能以及发射条件、各种干扰量、误差、不灵敏区以及系统各部件参数变化对弹道和命中概率、命中精度的影响,这些工作为日后自行设计导弹奠定了基础,坚定了信心。
彭历生在仿制上游1号导弹工作中,为掌握海防导弹研制生产技术,积极消化导弹技术资料。此间,他先后指导补充和修正用于生产的图样及技术资料,组织设计人员,消化吃透导弹的技术,掌握海防导弹总体、弹道、回路、气动各专业的设计方法,编制了设计资料,为填补该型号的技术空白,表现出他的智慧和才能。上游1号仿制工作,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但是,彭历生有着科研战线的知识分子、共产党员报效祖国的人生追求,坚定地在本职岗位上悉心钻研,瞄准科技制高点去推动国防科技发展。为早日实现国防实力发生质的飞跃目标,根据上游1号的技术要求以及国内工厂的情况,彭历生提出开展技术练兵和新工艺、新技术攻关活动。末制导雷达天线罩是一个关键件,原资料仅有一张图纸,连材料牌号都不知道,经过从小样到大样的300多次试验,终于掌握了雷达天线罩的成形工艺,生产出密度、重量、吸湿性、电气性能合格的产品正样。但他并不满足,又提出研制透波效率更高、性能完全符合要求的玻璃钢蜂窝夹层的雷达天线罩。经过他和同事们的努力,又研制成了。这种雷达天线罩与原玻璃钢泡沫塑料双层雷达天线罩相比,不仅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贮存性能好。又如弹翼壁板挤压铸造工艺,由于弹翼壁板的尺寸大,壁薄,内壁有与弦面成45°的正交加强筋网格和上下壁板对合的凸台,因此要研制结构复杂的挤铸机。经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反复进行方案论证和试验,最后制造出大型挤压铸造机,并掌握了合模速度、控温时间、铸造缺陷等工艺条件的控制,解决了壁板热处理、时效及校形等难题,制定了壁板X光探伤标准,生产出合格的壁板,填补了我国铸造工艺的一项空白,该项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又如蒙皮的化学铣切,导弹舵面蒙皮为1.2毫米的硬铝合金,为减轻重量,除与前缘、骨架结合部位及后缘外,其余部分均化学铣切至0.5毫米。原资料中只给出化铣保护层的牌号,无配方及化铣中的工艺参数。经几百次试验,终于研制出以沥青作为基料的保护涂层,并确定了工艺控制参数,生产出了合格产品。彭历生在仿制全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面对技术难题从不退缩。在较短时期内,较快、较全面地掌握了海防导弹这一复杂的尖端技术产品的生产制造知识,加速了导弹的研制过程。上游1号导弹在研制中有许多关键项目,有的在国内还是空白,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指导下,经过这支特别能战斗队伍的顽强努力,于1966年11月,以9发8中的好成绩顺利完成了上游1号导弹定型试验。同年12月,海定委批准上游1号导弹仿制定型。至此,我国第一型反舰导弹经过三年多的准备,三年仿制生产,终于提前两年取得一次仿制的圆满成功。
彭历生 - 所获荣誉
随着技术的进步,战术思想的演变,上游1号导弹的战术性能应当提高。经调查论证,彭历生认为:导弹在平飞过程中掉高大,末制导雷达抗干扰能力差,超低空突防能力不强等是主要缺点,必须重新研制末制导雷达和高度表。经充分论证和调研决定采用单脉冲体制雷达,2厘米波段,晶体管电路,其优点是抗电子干扰和抗海杂波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导弹上配装无线电高度表,测高精度远远高于原膜盒式测高系统,消除导弹平飞掉高的弊端,故可大大降低导弹的平飞高度,从而实现超低空隐蔽突防,大大提高导弹的作战能力。这一改进计划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将导弹平飞高度降至50米;第二步取消末制导雷达的高度通道,用无线电高度表控制导弹实现掠海飞行,直至命中目标。经飞行试验,一发弹击沉了遥控活动靶艇。这证明无线电高度表能完全适应弹上的工作环境,能控制导弹在规定的高度上稳定平飞。改进型命名为上游1号甲,定型后已批量生产装备海军。由于质量稳定,性能可靠,在海军的实弹射击中,命中率达83%。事实证明,上游1号甲反舰导弹在海战中具有强大的战斗威力。这种导弹能成为当时中国海军舰艇的主要武器装备,彭历生做出了突出贡献。上游1号甲导弹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1年,总参、国防科工委对海鹰1号要求将高度降高到50 米,换装频率捷变雷达导引头,实现扇面发射。为此,时任设计所所长的彭历生,在认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一整套方案、办法和措施。积极开展二次降高弹道的研究试验。改进型命名为海鹰1号甲。改进方案是导弹在15米的高度上飞完自控段后,当末制导雷达捕捉到目标时,导弹的飞行高度降至8米(第一次降高),当导弹飞临目标,末制导雷达进入盲区之后,导弹(第二次降高)飞向2米高的设计命中点。为了实现二次降高,彭历生没有追求当时国外已经采用,而中国当时尚无条件实现的简易惯导和弹载计算机,而是采用机电式驾驶仪,通过调整控制规律,精心进行弹道、回路设计,合理选择参数,取消雷达高度通道,用无线电高度表全程控制导弹飞行高度的方案。1985年7月至9月,经改进设计的海鹰1号甲导弹,以4发4中的优异成绩完成了首次研制性靶试。同年11月靶场试验总结会,确认导弹的主要战技指标已经达到。在海鹰1号甲导弹的研制中,彭历生充分表现出他那敢于攀登科技高峰、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尽职尽责的品德。海鹰1号甲导弹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彭历生 - 人物评价
彭历生为人谦和,善于团结带领大家一道工作。他身体力行服务国防建设的工作作风和以市场为导向,技术为后盾,质量为生命,管理为基础,效益为中心,努力开拓两个市场的思想,为科研人员所推崇;保持高科技发展势头,追求新的目标,抓住机遇,奋力拼搏,继往开来的意识为科研人员所赞誉。他坚持弘扬“献身航空,艰苦奋斗,务实求精,团结奋进,争创一流”的精神起到了潜移默化影响后来人的作用。
彭历生1987年获航空工业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称号。1991年获首届航空金奖、部级个人一等功及政府特殊津贴。他在海防战线上拼搏40多个春秋,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许多海防导弹之果,谱写出许多碧海扬波的动人篇章,他几十年如一日,用智慧和才能,为扬国威、振军威做出突出成绩,为党旗增光。
彭历生 - 参考资料
[1] 中国数字科技馆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6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