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培训 - 张一尘
张一尘

张一尘

张一尘,女,大校军衔,全军士官远程教育与培训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开放大学八一学院院长、中国军事教育学会士官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总参谋部研究员,主攻教育学与经济管理学。2000年8月,受总参委派组建八一学院,开创了军队士官远程教育事业,被总参首长誉为“军队优秀教育家”。
展开

个人履历

1970年—1992年,兰州军区空军某部服役。

1993年—2013年,总参谋部某部服役,曾任科技开发处处长、电子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2000年,任八一学院院长。

担任职务

全军士官远程教育与培训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

国家开放大学八一学院院长

张一尘

中国军事教育学会士官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人物评价

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陈勇:一尘同志,成绩来之不易,务必倍加珍惜,事业不断发展,尚须再接再厉。

总参军务部原副部长杨养申:建设一支能打胜仗的人民军队,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士兵队伍。多年来,八一学院的全体同志,在张一尘院长的带领下,为了这一理想,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学习研究,勇于探索;上青藏高原,下南国海岛;访院校机关,问边防连队;改革开放只为国防、市场经济不唯亏赢,一路走来一路歌,唱出了为士兵服务的新赞歌,唱出了国防教育的新篇章,唱出了士兵人才成长的新辉煌。你们的努力、上进、奋斗,都会写入人民解放军的历史,都会镌刻在共和国的记忆!目标在远方,路在脚下,愿我们英雄的八一学院,向前,向前,向着光明的远方!

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钟志明:八一学院能发展到今天,是你呕心沥血、精心培育的结果,要倍加珍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二O一五年三月十二日习主席在两会解放军代表团讲话的主题,而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军民融合发展的主要任务,所以八一学院又一次迎来难得的发展契机。望抓住战略机遇,主动发展,使八一学院的网络教育更加贴近军队的强军实践,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步伐,更加贴近士官的愿望需求,从而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培养更多的士官人才。

人物语录

1.员工应具备的八个功夫:写作公文的功夫,办理公文的功夫,设置会场的功夫,搜集和分析信息的功夫,组织会场的功夫,评估行政业务的功夫,设计组织的功夫,运用专家的功夫。

2.八一学院人员素质要求:

写得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能够书写各类开展士官远程教育的文件。

讲得清:能给部队领导讲清开展远程教育的背景、优势、方法并提出建议。

管得严:严格落实各项教学规章制度,能管、会管、善管、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想得深:工作有前瞻性,从大局、长远考虑问题,能够举一反三,创造性落实领导指示。

走得出:在部队各级领导的率领下,有能力带领工作组开展项目启动、经验交流、工作汇报等活动。

3.上级对下级的工作原则:

归纳为六个字:“布局、指导、放手”。

各处室的工作宛如一盘棋中的某个棋子,领导在布置任务时要让下属明白自己在全局的位置,相互之间的关连性,不能只布置完就算完了,要热忱、全身心地进行指导,指出路径,共同解决疑难,放手让部下干,发挥其创造性,积极性。

4.八一学院骨干要求:

有思想、顾大局、懂教育、善外交、会管理

2014年1月21日,张一尘院长在2013年总结大会上指出,在教育界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者,必须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外交家、管理学家。作为八一学院的骨干力量,则要成为有思想、顾大局、懂教育、善外交、会管理的栋梁之才。具备这些素质,士官远程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八一学院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打造士官远程教育航母的理想和梦想才能实现。

媒体报道

八一工程的潜泳者

初次听到中央电大八一学院院长张一尘的名字,直觉告诉我,应该是一位魁梧高大的男士,一见面,居然是位身材娇小的女军官。

中央电大八一学院院长张一尘希望自己永远做个潜泳者,“只需埋头前行,为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光荣使命劈波斩浪就行了。”

很难想象她就是将远程教育送达全军,让那些“高原卫士”、“天涯哨兵”享受全面国民教育的实践者。然而近距离接触后,她坚毅的目光,豁达的个性,豪爽果敢的做事风格,无不让人感受到巾帼不让须眉之气。

2000年已是上校军衔的张一尘受命组建八一学院,当时她正在国外,这就意味着她要放弃外交官夫人的安逸生活。“总是盼着能为中华民族崛起做一些事情”。出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伴着五星红旗成长,张一尘的这种爱国热情似乎是与生俱来。

在欧洲,她研究了外国军队官兵在线学习的情况,看到我军与外军在利用信息化条件开展基础教育的差距。也亲眼目睹了我国农村与西方发达国家农村的差距。这些差距让她的“使命感更加清晰而强烈”。中国要富强,广大的农村必须要走向小康。士官大多来自农村,提高他们的素质,除了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回到家乡,他们也会是“星星之火”,士官远教能为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储备大批人才。

张一尘意识到,开展士官远程教育是“军委总部首长站在适应未来战争的角度设计的,这是一项非常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英明决策”,而1999年启动的全军士官制度改革和中央电大开展的开放教育试点是军队开展士官远程教育的很好契机。

做一份事业,仅凭热情还不够,作为“八一工程”的具体执行者,张一尘从一开始就感受到创业的艰难。当张一尘拿着士官远程教育蓝图到军队介绍远程教育时,许多人还不了解远程教育的模式和优势所在。

因部队对士官远程教育的认识不同,原计划在全军展开的项目,最后选择两个师先期试点,当时上级下发文件中注明每名士官一年学费为200元。“200元连教材费用还不够”,明明知道多招一个人,财政上就要多补贴一个人,八一学院还是坚持下来了。

张一尘是个不服输的人,压力越大,动力也越大。“做事一定要有一种钉子精神。”如今谈起已经毕业的学员和遍布全国各地的在读士官,连当初不明白什么是远程教育的部队管理者,都已能将远程教育理念、模式阐释得淋漓尽致时,张一尘心头一热,她很有感触地说: “一份事业能够成功,关键一点要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

在采访中,张一尘表示,士官远程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多年来倾注了国家和军委领导对士官队伍建设的关怀,得到了总部、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总参通信部、军训和兵种部、教育部及所属司局、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军地单位的大力支持。它不仅是军队发展的人才工程,更是军委总部首长对广大士官的关爱工程,是军地联手提高士官素质的创新工程,是建设信息化部队的基础工程。

士官远程教育不仅在部队生根开花,更是对中央电大八一学院整个团队的历练。许多人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学院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周一的交接班和周五的组织计划会是惯例,做任何事情都要前有方案后有总结……除培养员工树立规则意识外,张一尘更希望给员工一种大家庭的归宿感,为解决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她曾带领单位女同事到北京电视台参加“家有大女”节目。学院70多位员工,谈到每一位,她都如数家珍。

“最大的成就感,是事业造就了一个团结、拼搏、善战、创新的士官远程教育管理队伍。”张一尘说希望自己永远做个潜泳者。(《中国远程教育》记者:李桂云)

她把梦变成了现实

人人都爱做梦。有的人因不愿付诸行动,很多美好的想法都只能永远地停留在梦境里;有的人因缺乏坚持,梦到一半而中途荒废;有的人因为执著,把一些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她身材娇小,为人低调,性格谦和,着装朴实,银白色的近视镜下,常年罩着一双笑眯眯的眼睛。乍一看,她非常的普通,普通得走在大街上,如果不作介绍,你一定猜不出她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时代女性。

可你一旦走近她、熟悉她和了解她,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她性格豪爽、做事专注、气质高雅,身上有种与众不同的魅力。只要是她认定的事,都会充满激情、倾心投入、一抓到底,她那平凡朴实的外表下,能时刻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她就是国家开放大学八一学院院长——张一尘。

张一尘是一个喜欢做梦且能够把梦变成现实的神奇女人。她浑身上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绽放着时代的光华。十多年来,她在人生的道路上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做着一个属于自己、属于军队和属于国家的梦,她因为梦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彰显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张一尘出生教育世家,担任教师的父母对从小天姿聪颖的她要求十分严格,上学的时候,不仅让她饱读诗书,而且还让她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她从小就立志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和对国家有用的人。不管是谁,只要与张一尘接触,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她对国家的关心和对军队教育事业的执著。

1999年年底,中央军委在京西宾馆召开了全军士官制度改革会议。会议明确了士官队伍建设的规模、待遇和培训问题。当时,张一尘能作为特邀代表列席会议,是因为之前她写了一份《关于世界各国士官素质的调查报告》,虽然只有几千字,但向军委领导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军队开展士官远程教育,是提高士官队伍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张一尘之所以写这份报告,是因为身为总参某部科技开发处处长和武官夫人的她,一次到奥地利探亲,她通过异地的宣传资料,了解到美、英等诸多西方国家军队的兵员素质很高,包括奥地利农村的小孩,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他们说话做事都显得特别自信。由此联想到,自己在和《解放军报》组织的一次征文中,很多部队战士写的稿件质量都不过关。张一尘见了心里很忧郁,也很受震动。

部队的基础在士兵。这样的军队能履行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的使命吗?张一尘脑海里打下了一个又一个拉不直的问号。中国要想在国际上有地位,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民军队。作为一名共和国的军人和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张一尘心里比谁都清楚,部队要想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必须要在提高士兵素质上下功夫,而提高士兵素质的根本途径就是抓教育,也就是说,只有把教育摆到战斗力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

如果部队能办一所既不影响军事训练,又能提高文化素质的士官远程教育学校,该多好。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张一尘心里油然而生,但又不知从何着手,她每天如坐针毡。曾经一段时间,她吃不好睡不香,但又不得要领,整个人变得十分焦虑,身体也瘦了一大圈。她常常在夜深人静的夜晚,倚着冰冷坚硬的窗棂,望着云层里来回穿行的满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中国军队的士官大部分来自农村,学历普遍不高,如果有办法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不管他们将来是在部队继续服役,还是退伍回乡,都能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国防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实行新的士官制度后,我军士官队伍在部队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急需建设一支科学文化素质和信息化知识与所担负的使命任务相适应的士官队伍。

2000年3月,全军士官队伍改革制度已全面启动,全军4所士官学校,已远远不能满足士官制度改革后人才培养需要,总参谋部和国家教育部结合军队士官制度改革有利时机,决定联合推出依托国民教育资源开展士官远程教育,并将现代远程教育纳入全军士官培训总体规划,批准成立八一学院。这一石破天惊、利国利军利兵的好消息,宛如响彻在春天的一声惊雷,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全军官兵期待已久的心。

从张一尘那份数千字的调查报告上,不仅读出了中国军队堪忧的士官素质现状,也及时地找到了中国士官与外国士官素质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读出了一名当代军人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使命。就这样,在军队士官制度改革和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振兴人才计划的大背景下,国家开放大学八一学院顺应着时代的发展、伴随着改革的春风应运而生。张一尘被任命为该院院长。

当张一尘接到组织的任命书时,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和高兴,她觉得终于可以为提高士官队伍的文化素质,施展自己的能力才华了,为促进部队的战斗力建设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了。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执著的事业,本可随丈夫在奥地利工作的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外交官夫人的安逸生活,只身回到国内开始了自己的艰难创业。

说话容易,办事难。在没有历史借鉴,没有模式可循,没有专项经费投入的情况下,要想把一件事办成,其难度可想而知。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自己选择了这项事业,就不能在困难面前打退堂鼓、当缩头乌龟,就必须得干点成绩出来。

没有办公场地,到地方租;没办公桌椅,从自己家里搬;没办公经费,就靠自己的人脉关系化缘和垫自己的工资。为了办好这所她看得比殿堂还要神圣的学校,她基本上做到了倾其所有、无私奉献,家里睡的床和抹桌子用的布都被拿到了学校。儿子见了揶揄地说:“妈,人家当官的都是把公家的东西往家里拿,你这个院长当得倒好,给公家办事,却一个劲地把自家的东西往外搬。”张一尘知道,儿子这样调侃,是看到自己为了学校,为了自己所追求的事业,把整个心都掏出来了。

张一尘心里想,学院刚组建,自己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很多事情都必须靠自己亲力亲为。为解决学院的编制问题,她得耐心地跟中编办汇报;为解决课程设置问题,她得来回地跑总参军训部;为解决通信网络的问题,她得到总参通信部找人,诸如此类的问题,林林总总、数不胜数。有时,当她与对方按事先的约定赶到时,人家又有事走开了;有时白天没时间,就利用下班以后的时间约人再谈。

一天下来,整个人累得腰酸背痛,两眼晕花,腿像灌了铅一样难受。由于爱人在国外,儿子又很少在身边,一个人孤零零地到家别说找个依靠的肩膀,就连说话的人都没有。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患重感冒,当钥匙拧开家门后,家里连口热水都找不到,整个人一下就晕厥过去。一年365天,像这样的情形实在是太多了,但她从来没有向别人提起过,也没有后悔过,她认为只要自己的事业能顺利发展,再辛苦也值。第二天,她照样强打精神出勤上班。

2003年,让张一尘没有想到的是,学院组建3年来,不但没招到理想的生源,而且为应付房租、水电、以及员工的工资,还往里倒贴了几百万,但她在困难面前,从来没有因为经费紧张而放松教学质量。虽然第一届学员的毕业率只有50%,但她很欣慰,只要是从自己学校走出的学员,都合格地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学历考试,从没出现过打招呼、写条子、搞照顾的学员。更让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学院的很多学员毕业之后,有的成了部队的专业骨干,有的回到地方也成了某一领域的专家。

有人见到她很不理解地说:“张一尘,你那种学校还不是一边收费,一边发证书,有必要搞得那么严吗?干脆赚点钱得了。”张一尘听了心里感到特别的不舒服,一个人躲到家里气得哇哇大哭……她觉得人累点苦点倒没什么,最大委屈就是自己所有的付出得不到认可。面对别人不理解,她很生气地回答:“坚决不行,国家开放大学八一学院是专门为部队培养优秀士官人才的,所颁发的学历文凭是经国家教育部电子注册、可在网上查询的正规文凭,必须把教育质量放在第一位,决不能因为你的干扰、我的放任把国家教育部和军队的牌子给砸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张一尘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进一步抓好教学管理,她要求学院一切事务都要按规章制度办理,做到“人未行,法先立”,绝不留模棱两可的空间,让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在行政管理上,她先后指导各业务部门制订了68项756条规章制度,对108项业务工作进行科学规范。在教学管理上,从建点招生到学籍管理,从教学考试到毕业办理,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办理流程和操作办法。如今,不管是在学院内部,还是在部队站点,她要求学院协助各大单位出台了《士官远程教育实施办法》,指导各教学站点制订了工作职责和工作细则,有效减少了办学中的随意性,很好地保证了学院的教学质量。

一次,她带队到某边防哨所监考,就有站点的同志跑过来求情:“张院长,我们的战士平常工作训练非常紧张,基本上没有什么时间学习,您看考试的时候走走过场,行吗?”张一尘听后非常严肃地说:“不行,考不过,学院可以延长他的学习时间,但考试必须像高考一样严格正规,否则,学院的信誉就会受到影响、形象就会大打折扣。”建院14年,张一尘从来没有因为人情而放弃原则、违反规定。

忆往昔,岁月峥嵘;展未来,任重道远。国家开放大学八一学院在张一尘的带领下,坚持“全心全意为部队建设服务,全心全意为士官成才服务”的宗旨,不仅为广大士官送去了军委总部的关怀和温暖,而且还让所有学员实现了不下雪山、不离战舰、不出营门就能上大学的梦想。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创新发展,国家开放大学八一学院已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

张一尘说:“我们的战士在边防海岛服役,条件非常艰苦,只要他们在学习方面有需求,我们就应该想办法解决。”学院在中央军委和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以亚太6号卫星和全军综合信息网为技术支撑,以部队四级管理系统三网合一(天网、地网、人网)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基本上做到了中国的地域有多大,远程教育的覆盖范围就有多广。学员不管是在高原海岛巡逻,还是在边防哨所执勤,只要有空闲,就可以通过学习终端机,及时了解到学院发布的教学信息,网上授课、网上答辩、网上考试都很方便,基本上实现了不出营门就能上大学的梦想。

如今,在黑瞎子岛,在红旗拉甫边防连,在南沙永暑礁,在漠河北极哨所,在5380米的神仙哨卡,300多个教学站点像一串串闪光的珍珠,把学院与边防海岛紧紧地连在一起,并通过24小时不间断地播放教学信息,使全军广大学员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通过网络与教师实行面对面的辅导、心贴心的交流,非常快捷便利。在张一尘院长的关心下,学院还为每个学员配发了学习机和学习用品,不仅解决了部队野外驻训学习不方便的问题,而且还提高了广大学员学习的灵活性。

大家普遍反映,八一学院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既为广大士官提供了学习成才的平台,又给他们的成长进步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66157部队毕业学员在信中非常动情地说:“八一学院成就了我的大学梦,不仅赋予了我一张金灿灿的大学毕业证书,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终生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十七大代表、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宗道辉说:“我们平时训练任务重,无法脱产学习,八一学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在职学习平台。”逢年过节,一张张制作精美的贺卡、一条条饱含深情的祝福短信、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函,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像雪花一样飞向国家开放大学八一学院。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主席提出的“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为让学院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贴近部队实际的、高素质士官人才。张一尘狠抓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从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后勤学院等全军26所军内外院校,聘请了包括2名院士在内的50多名专家教授、200位著名学者组成的主讲教师队伍,负责教学大纲的拟定、教材的编写、课件的制作,并为学院的学科建设、教学方向、课程设置等提供理论指导和研究咨询。面对雄厚的教师资源和办学力量,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国家开放大学八一学院既有“北大”“清华”的实力,又有“北大”“清华”的水平,来这里上学,是最理想的选择。

由于张一尘教学基调定得准、方向把得正、关口把得严、步子迈得稳,学院的各项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如今,从北国边疆到南沙群岛,从东海之滨到西部边陲,士官远程教育通过网络覆盖,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八一学院的学员。截至目前,学院的教学工作已在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军区,海军、二炮以及武警的部分部队相继展开,共建立教学站点1000多个,先后参加学习培训的士官达20余万人,已有10万多名士官学员获得了国家教育部电子注册的毕业证书和人社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按理说,张一尘这个善于做梦的女人,已把“我的梦”很好地融入到了“强军梦”和“强国梦”之中,人生价值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完全可功成隐退了。面对大家的赞许,张一尘却笑眯眯地说:“我个人即使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个钉,学院能发展到今天,应该由衷地感谢中央军委、总参首长和国家教育部的关心,正因为他们帮助和支持,我才把这个圈画圆,把这个梦实现。只要身体允许,我要继续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张一尘一字一句地说完,又昂首挺胸、精神抖擞地带领“院党委一班人”朝着新的目标,开始了新一轮的迈进!

理解张一尘的人都知道,她是劳累的、辛苦的,也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她始终把“我的梦”和“强军梦”“强国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她不仅活出一名女人的尊严,而且也活出了一名中国女军人特有的风采。 ( 程荣贵)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