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佩方
人物概况
上世纪50年代初,胡佩方在中国人民大学求学时与一位波兰留学生相恋,被批评“有严重的资产阶级思想”,倔强的她费尽周折,通过波兰驻华使馆出面申请,当时兼任外长的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才于1955年10月到华沙与波兰同学完婚。1955年与人大波兰同学结婚并移居波兰,1956年在波兰华沙大学教中文,1957—1963年在波兰广播电台工作。1960-1963年任波文《中国》月刊文学部副主任,1964——1988退休,任报道亚、非、拉的《大陆》月刊编辑部主任。第一篇发表的散文《孤影》写于抗战期间,时年12岁。以后写过散文、诗歌书评等。移居波兰后曾在波兰各刊物发表论文、散文、报告文学、书评影评近200篇,并与人合译了艾芜的《南行记》,徐怀中的《我们播种爱情》,《金瓶梅》以及孙犁、李准等人的作品。2004年春出版了《中国文化国粹》一书,也在当年作为导演顾问参与了中波第一次合拍的电影《虎年之恋》。今年完成了将与中国继续合拍的两部电影《芙蓉眼》《迷惘》的剧本第一稿。
生平事迹
初到波兰,不通波语,胡佩方为了胜任在华沙大学教授汉语的工作,一方面发奋学习波语,一方面通过自己较为熟悉的俄语、英语,左依右傍,逐渐适应了这份工作。
与此同时,胡佩方买取和借来大量波兰书籍,以比普通波兰人多几十倍的阅读量,夜以继日地装填自己的知识口袋,让波兰的社会历史和民俗风情逐渐烂熟于心。
她惧怕牛油,畏对奶酪,几十年与西餐无缘,常吃杂粮度日,以自做的中国小菜佐餐,并通过压腿练功,保持50公斤的体重和旺盛的精力,承担起了沉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
经过几十年的历练奋斗,胡佩方成了兼通波文和汉语的双料专家,是波兰境内唯一用当地语言写作的华人作家,不但发表了近两百篇书评、影评、散文和报告文学,还翻译了艾芜的《南行记》、徐怀中的《我们播种爱情》及古典名著《金瓶梅》等中国书籍。
她把一册签名的波文《金瓶梅》赠给记者时说:“古人说u2018成事在天u2019,我不信这一套。我的哲学是自尊自爱,事在人为。我从不向困难低头,不对命运屈服,只有这样,才能迎来成功。”
艰苦磨砺几十年,胡佩方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波兰通”。
初见面时,见她头发蓬松,皮肤黝黑,头披一方苗家妇女的花巾,胸挂一串土家族的饰链,看上去像一位土里土气的上了年纪的“湘妹子”。不料几日接触下来,这才发现她不但兴趣广泛,而且知识渊博。我们提出的问题,她几乎都能对答如流。
问起华沙的绿化状况,胡佩方答道:华沙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林木覆盖率超过30%。这儿人人爱树木,守林人都是大学毕业的专业人员,林中禁伐禁猎,即使在自家园内砍一条树枝,也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
看到有些耕地形似抛荒,胡佩方说:那不是抛荒,是轮作。中国人均耕地不足一亩,而波兰人少地多,人均耕地至少3公顷(一公顷为15亩),有的地方人均超过50公顷呢!
问及波兰的特产,胡佩方回答说:琥珀,产量世界第一。这些可以防风湿、防辐射的宝贝,是3000万年至5000万年前的松香化石。中国抚顺有少量出产,而波兰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在哥白尼的高大塑像前,胡佩方脱口而出:哥白尼是波兰的天才天文学家,他的革命性发现是当代全部宇宙知识的基础。其“日心说”让他进入了世界不朽伟人的行列。若要深入了解,可以看一下1988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哥白尼传》。
在参观另一位世界名人肖邦的故居时,我们被这位音乐才华盖世的波兰人的满腔爱国情怀所感动。波兰翻译介绍,39岁的肖邦在巴黎临终前一再叮嘱姐姐一定要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可翻译不清楚如今这颗爱国心到底安放何处。后来问胡佩方,她不假思索:“在华沙圣十字教堂。”见记者热切期望能去实地寻访,胡佩方宽慰道:“放心,一定让你如愿!”就在飞离华沙的当天,胡佩方特意请驶向机场的汽车司机绕道圣十字教堂,陪我们瞻仰了安放在教堂内右边第二根方形立柱里的爱国心,这终于使我得以顺利写成报告文学《寻访肖邦的爱国心》。
中国驻波兰大使馆的官员告诉我们,对于初到波兰的访问者来说,积累知识几十年的胡佩方就像一本活辞典,几乎没有回答不了的问题。
胡佩方在华沙的三大间住宅,挤塞满了中国的各种书籍、古董、书画、工艺品。《中国大百科全书》《太平广记》《鲁迅全集》以及丛维熙的《断桥》、邓友梅的《烟壶》、蒋子龙的《拜年》等许多古今作家的著作堆满了几个书架;木雕、牙雕、石雕、竹根雕和各式金银首饰应有尽有;北京的宫灯、浙江的根雕、苏州的刺绣、湖南的泥塑、土家族的布娃娃、苗族的香袋琳琅满目,整个家就像一座艺术宫、博物馆。她将丰富的藏品不时借出去展览,让波兰人更多地触摸到灿烂的中国文化。几天前,波兰一个展览馆刚从她家借去460件工艺品,准备搞一次中国工艺品专题展。胡佩方说:“我要让中国文化走近更多的波兰民众,让他们更加喜欢中国。”
胡佩方还不断撰写文章在波兰报刊上发表,热情介绍中国文化和风情,因而成了名扬波兰文坛的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通过各种途径向她讨教的人大都能如愿以偿。
作为久居华沙52年的波籍名人,胡佩方也满腔热忱向中国人民不断推介波兰文化和民族风情。她抵波兰不久,就在中国《旅行家》杂志上发表文章,向中国读者绘声绘色地介绍波兰南方的历史名城克拉科夫。她先后为100多个访波的中国代表团担任翻译,从王任重率领的党政代表团,到郭风带队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她都热情、耐心地详尽介绍波兰情况,千方百计让每位代表团成员“满载而归”。她收集了几大盒波兰硬币和大摞波兰邮票,让前来拜访的中国朋友们挑选。曾有一个四人代表团与波方衔接有误,找不到接待方,胡佩方就让全体成员在家里整整住了三天。居住在波兰的3000华人,大都知道助人为乐的胡佩方的大名,并亲切地叫她“胡大姐”。
辛勤垒砌半世纪,胡佩方在中波之间架起了一座牢固的友谊之桥。
2006年10月,胡佩方作为中波电影人合拍的影片《虎年之恋》的艺术顾问,专程来杭州参加“金鸡奖”、“百花奖”电影节,对杭州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她在电话中说:“西湖太美了!我登上吴山城隍阁,还是没有看清她的全貌。有机会我还会去杭州,把西湖美景看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