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福娥
基本内容
1923年,孙福娥出生于汾阳市田屯镇,9岁拜著名男旦“韭菜芽”为师,11岁专攻小生,又拜晋剧小生董光明为师。又接触了“盖天红、毛毛旦、三儿生、说书红、水上漂等前辈名流,以及筱桂桃、刘元芝、冀兰香等著名坤角指点,孙福娥的技艺突飞猛进。
解放后,党和人民为孙福娥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才华得以施展,像《拜月记》《双罗衫》《忠义侠》等小生戏,《土祖庙》《坐窑》等穷生戏,《卖狗肉》丑角戏,都是解放后唱红的。孙福娥唱、念、作俱佳,气质饱满,脱了女相。一些观众误以为这个是英俊的男小生,甚至有的姑娘给她写来求爱信,可见她的小生戏十分成功的。
孙福娥嗓音宽厚,行腔圆润、饱满、流畅、明亮,富有朝气。一张口,台下顿时鸦雀无声,故而有“一声定太平”赞誉。孙福娥不仅有优美的小生高音区唱腔,而且中音区刚健而不笨拙,低音区深沉而不含混。电台保存了她演唱的《关王庙》《苏秦激友》《高文举夜宿花亭》《拜月记》《调寇》等资料,已成为戏曲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1955年,孙福娥随团在大同为矿工演出,正巧朱德同志来矿视察,观看了她演出的《调寇》并加以鼓励。在《忠义侠》打路一折中,她身子往右翻,稍子却向左绕,这个特技使用很少有人学到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孙福娥所以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她勤学苦练十分不开的。剧团不演出,她就早早起床练功、喊嗓子,对着镜子练翎子,甩稍子。孙福娥很善于和同行合作。筱桂芬和孙福娥配戏是老搭档,一个小生,一个小旦。孙福娥的嗓子比桂芬好,为了求得音量上的平衡,也照顾伙伴的情绪,她从不放开嗓子唱。她的表情逼真、动情,并在感情交流中互相激发,每场戏都配合默契,取得良好的剧场效果。
孙福娥因病于1980年7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