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伶人 - 薛觉先
薛觉先

薛觉先

薛觉先(Sit KokSin,1904年4月7日——1956年10月31日),广东省顺德人。曾习京剧,取其所长,以丰富粤剧艺术,并不断创新,在净化舞台,提高唱、念、做、打水平,改革剧场陋习,培养后辈等,贡献很大。薛觉先以文武生见长,又能反串女脚、兼演红生,人称“万能老倌”。做工干净洒脱,唱腔精练优美,善于运用旋律和节奏的变化表达人物感情。以梆簧曲调为主,吸收地方小曲,突破唱词格律音调的局限,创作新腔,世称“薛派”,为粤剧四大流派之首,其成就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展开

薛觉先(Sit KokSin,1904年4月7日——1956年10月31日),广东省顺德人。曾习京剧,取其所长,以丰富粤剧艺术,并不断创新,在净化舞台,提高唱、念、做、打水平,改革剧场陋习,培养后辈等,贡献很大。薛觉先以文武生见长,又能反串女脚、兼演红生,人称“万能老倌”。做工干净洒脱,唱腔精练优美,善于运用旋律和节奏的变化表达人物感情。以梆簧曲调为主,吸收地方小曲,突破唱词格律音调的局限,创作新腔,世称“薛派”,为粤剧四大流派之首,其成就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薛觉先 - 个人简介

薛觉先原名薛作梅,字平恺。广东顺德人。1904年生于香港。早年肄业于圣保罗英文书院。五四运动时,曾以“佛岸少年”笔名著文宣传爱国思想。

薛觉先

18岁时到“环球乐”班学艺,拜新少华为师,改艺名薛觉先,十九岁即在《三伯爵》一剧中担任主角而一举成名。在《夜吊白芙蓉》中扮演书童,显出他的灵慧的气质。朱次伯死后,先生的生角平喉声艺继之而起,在弱冠之年即以演出《三伯爵》而成名。23岁在上海和唐雪卿女士拍摄了第一部电影《浪蝶》。后回广州演出粤剧,他吸收了京剧的武打和打击乐,使人耳目一新,但并不以此为满足,他看见南派小武靓元亨的《寸度》精到,非常钦佩,毅然请教,艺术又进一步。

1925年到上海,自演自导一部电影《浪蝶》,这是他尝试在银幕上现身的开始。1927年回广州,先后参加“天外天”班、“新景象”班,“大江东”班演出。1929年下半年自组“觉先声”剧团,任班主。1932年10月移家上海,开办觉先影片公司(后改为南方影片公司)。在此期间向京剧著名红生林树森和陈鹤峰学习,取其所长,以丰富粤剧艺术,在提高唱、念、做、打水平,改革剧场陋习,培养后辈等方面都做出重要贡献。《白金龙》上映数年,卖座空前。同时,他向《伶界大王》林树森及名艺人陈鹤峰请教,学习了红生戏和须生戏。为公益作募捐演出,先生参演《古城会》和《月下追贤》,他的京剧表演搏得行家的赞许。以文武生见长,又能反串女角,兼演红生,但以扮演风流儒雅、潇洒俊逸的小生最享盛誉。人称“万能者倌”。以梆簧曲调为主,吸收地方小曲之长,他善于吸收京剧、电影等艺术的长处,借鉴其他艺术品种的服装、化妆、布景和音乐伴奏。他做功干净洒脱,唱腔精练优美,善于运用旋律和节奏的变化表达人物感情,善于突破曲调原来的板眼、句格而创作新腔,艺术自成一家,人称“薛派”。薛觉先主张“合南北剧为一家,综中西剧为全体”。

抗日战争期间在广西各地巡回演出,直至胜利后返回香港。1954年任广州粤剧团艺术委员会主任。曾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56年逝世。

薛觉先 - 个人生平

1904年4月生于香港。19岁随名小武朱次伯在环球乐班学艺,
1929年,他组织觉先声剧团,演出《白金龙》等剧,改革化装、服装、舞台装置和剧场陋习,卓有成效。从那时起,觉先声剧团与马师曾的太平剧团并立艺坛,形成薛马争雄的局面。
1932年,开办南方影片公司,与天一影片公司合拍了影片《白金龙》,上映数年,卖座空前。
1935年,被接受为伦敦《国际哲学科学艺术学会》会员,获得M.S.P荣衔。

1936年赴南洋,在《觉先集》里发表了《南游旨趣》一文。
同年,被推为八和戏剧协进会理事长。该年起,觉先声剧团又在香港演出了《貂蝉》、《西施》、《王昭君》、《杨贵妃》(合称《四大美人》)以及《胡不归》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名剧。
1947年参加龙凤剧团到穗演出,稍后重组觉先声剧团。
1950年,与邓碧云合组觉云天剧团,到广州演出,并当选为华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
1952年,再组觉先声剧团,先后到越南、新加坡演出,回港后参加马师曾、红线女组织的真善美剧团,演出了名剧《蝴蝶夫人》、《清宫恨史》。三位著名艺人的合作,写下了粤剧革新又一页。
1954年4月20日,先生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偕妻、儿迁回广州,参加广州工作粤剧团,任艺术委员会主任,演出过的剧目有《闯王进京》、《宝玉怨婚》、《盘夫》和《龟山起祸》等。
1955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1956年,整理演出首本戏《姑缘嫂劫》、《胡不归》、《西施》、《宝玉与黛玉》、《花染状元红》等。
1956年6月,参加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民盟广州市委员会委员。
10月,广东省召开戏剧界代表大会,他当选为戏剧广州分会理事。在30日召开的第一次理事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当晚,先生在人民戏院演出《花染状元红》时,因脑溢血跌倒,次日去世。

薛觉先 - 职业生涯

薛觉先,原名薛作梅,别号平恺,广东顺德龙江镇十三坊人。著名粤剧老倌,四大天王之一。有“粤剧伶王”、“万能老倌”、“万能泰斗”的美誉。能编善演,戏路宽广,兼工丑生、小武、旦、净、末诸行。锐意“融南北戏成一家,合中西乐为一体”,创立“薛派”表演艺术。解放后,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薛觉先出身于粤剧世家,十兄弟中排行第五,二姊薛觉芳,三姊薛觉非及九弟薛觉明三人,也先后作了粤剧演员。十三岁就读香港圣保罗书院,十五岁中途辍学,十七岁在皮革铺做学徒,十八岁拜姐夫新少华为师。1923年入人寿年班。因天资聪颖,二十岁已做正印,能与千里驹同台演出。1925年,在上海成立非非影片公司拍摄默片《浪蝶》,结识了片中的女主角唐雪卿(唐涤生的堂姐),并结为夫妇。

薛觉先小时候经常跟母亲去看粤剧,成了一个小戏迷。10岁左右,青年话剧团吸收童角,让他参加《做人难》、《伤心话》等揭露社会黑暗剧目的演出。早年就读香港圣保罗书院,五四运动时,曾以"伟岸少年"笔名写文章宣传爱国思想。1922年,经由姐夫新少华介绍,进入"寰球乐"戏班,跟随著名演员朱次伯跑龙套,他刻苦用功,接受力特强,模仿朱次伯维妙维俏,深受朱次伯赏识。那时候,粤剧在演出前,照例有一场"文明新戏",薛觉先负起自编自演的任务。后来,朱次伯在广州遇刺身亡,"寰球乐"戏班因此解体。薛觉先也因此转入“人寿年”班,后来到"梨园乐"班,日演丑生,夜演小生。31岁时,得名旦千里驹破格提用,在《三伯爵》一剧中耍出“飞鞭自回”的绝招,一举成名。走红后的薛觉先受到黑社会势力的威胁,1925年化名章非,在上海组织"非非影片公司",自任经理兼导演,拍摄并主演默片电影《浪蝶》,并爱上了片中女主角、粤剧花旦唐雪卿,日后成为伉俪。他与靓少佳合演的排场戏《唐龙光拦路抢婚》,深受观众欢迎,成为粤剧艺人踏足影坛的第一人。

在上海的广泛接触中,他发现京剧技艺精湛,曾对人说:“今日的戏剧艺术,应随着时代同行并进,才不致落伍泯灭。”于是下决心学习京剧艺术。1927年返回香港,先后加入“天外天”、“新景象”、“大江东”等戏班。1929年返回广州,时值"大罗天"戏班改组,他应邀加入,并任班主,改名“觉先声”剧团。此后,他致力粤剧改革,首先从制度

入手,明确取消"师约制",打破"红船"陋规,给演员以充分的人身自由,并在演出时,制止小贩叫卖,严禁人员随意出入,以保证良好的秩序。接着,整顿台风,废弃提纲戏,杜绝“爆肚”、“吞生蛇”以及“饮汤”、“换垫”等现象,要求排演忠于台本,唱做念打不得更动。更重要的,是他对粤剧艺术的全面革新。腔调方面,借鉴京剧婉转和谐的唱腔,吸收江浙剧小曲和时代流行曲轻快流畅的长处,创造出一种字正腔圆,韵味浓郁,节奏感强,善于表达情意的"薛腔";乐器方面,他在“五架头”中式乐器中,加进了小提琴、吐林必、瑟士风、吉他的西洋乐器及京剧锣鼓,组成"中西合璧"的音响,使音色丰富、厚实;表演方面,他融合了京剧的武功、身段、舞蹈的技艺,开创了"北派"的开打场面。此外,美术、灯光、布景、服饰、化装、道具、场幕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进。同时,他第一个把粤剧搬上银幕,扩大了粤剧的普及面。由于他的大胆革新,成果卓著,名声大震,赢得了“粤剧伶王”、“万能泰斗”、以及“一代宗师”等称誉,并被英国伦敦“国际哲学科学艺术学会”聘为会员。

日本侵占香港,薛觉先未及走避,内心十分苦闷。五月初,他逃离香港,到达湛江,立即登报声明:前受日寇束缚滞留香港,现脱离虎口,将全力为国家服务。日寇见报大怒,即派便衣宪兵前往绑架,幸得爱国船员帮助,转入内地,继续以"觉先声"名义在广西玉林、梧州、贵县、桂林、柳州等地演出,将所得除伙食费外,全部捐作抗战费用。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因病寓居香港。

1954年举家回穗定居,受到共产党的重视和人民的爱戴,先后任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广州粤剧工作团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分会副主席。他除了参加演出外,还继续积极从事改革工作。1956年10月31日晚,在演出《花染状元红》时脑溢血病突发,但他仍然坚持把戏演完,后送医院抢救不治而病逝,终年53岁。

薛觉先技艺全面,戏路宽广,能文能武,生、旦、丑、净、未诸行当行行皆演,当当皆精,他的表演风格温文尔雅,动作洒脱洗炼,细腻多姿,善于深入人物的思想感情,扮演风流儒雅、潇洒俊逸的小生最负盛誉,又能反串旦角。演出的剧目,唱词比较注重文采,循字取腔,深情婉转,唱腔重视因人而异,善于表达内心感情,韵味浓郁,行腔干净得体,善于突破曲调中板眼、句格的习俗唱法而创新腔,使人感到既风流潇洒而又高雅庄重。特别是二王声腔,唱得飘逸超脱。因此自成一家,独树一帜,成为著名的"薛派"艺术。

他的手本戏有《胡不归》、《范蠡献西施》、《宝玉哭晴雯》、《姑缘嫂劫》、《梅知府》、《王昭君》、《宝玉怨婚》、《闯王进京》、《龟山起祸》、《花染状元红》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历演不衰的剧目《胡不归》,享誉艺坛数十年之久,实为罕见,(该剧是已故编剧家冯志芬所作)。此剧从内容,曲词道白和唱腔音乐上尽力塑造性格化的人物形象。使之深入人心、历久难忘。这个作品,是薛觉先艺术成熟期的成功之代表作。过去一段长时期里,粤剧的文武生、小生行当,都以"薛派"为典范。粤剧名伶如林家声、罗家宝、陈小汗等,均从"薛派"艺术中受益良多。

1986年,省、港、澳三地的粤剧界为了纪念薛觉先逝世30周年举行了演出活动,由红线女、林家声、罗家宝、文觉非、王中玉、彭炽权、卢秋萍等合演长剧《胡不归》。

薛觉先 - 个人作品

擅演的剧目有《梅知府》、《姑缘嫂劫》、《王昭君》、《范蠡访西施》、《胡不归》、《宝玉哭灵》、《闯王进京》、《龟山起祸》和时装戏《白金龙》等。

薛觉先 - 个人评价

他致力粤剧改革,首先从制度入手,明确取消“师约制”,打破“红船”陋规,给演员以充分的人参自由,并在演出时,制止小贩叫卖,严禁人员随意出入,以保证良好的秩序。接着,整顿台风,废弃提纲戏,杜绝“爆肚”、“吞生蛇”以及“饮汤”、“换垫”等现象,要求排演忠于台本,唱做念打不得更动。更重要的,是他对粤剧艺术的全面革新。腔调方面,借鉴京剧婉转和谐的唱腔,吸收江浙剧小曲和时代流行曲轻快流畅的长处,创造出一种字正腔圆,韵味浓郁,节奏感强,善于表达情意的“薛腔”;乐器方面,他在“五架头”中式乐器中,加进了小提琴、吐林必、瑟士风、吉他的西洋乐器及京剧锣鼓,组成“中西合璧”的音响,使音色丰富、厚实;表演方面,他融合了京剧的武功、身段、舞美的技艺,开创了“北派”的开打场面。此外,美术、灯光、布景、服饰、化装、道具、场幕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进。同时,他第一个把粤剧搬上银幕,扩大了粤剧的普及面。由于他的大胆革新,成果卓著,名声大震,赢得了“粤剧伶王”、“万能泰斗”、以及“一代宗师”等称誉……

薛觉先技艺全面,戏路宽广,能文能武,生、旦、丑、净、未诸行当行行皆演,当当皆精,他的表演风格温文尔雅,动作洒脱洗炼,细腻多姿,善于深入人物的思想感情,扮演风流儒雅、潇洒俊逸的小生最负盛誉,又能反串旦角。演出的剧目,唱词比较注重文采,循字取腔,深情婉转,唱腔重视因人而异,善于表达内心感情,韵味浓郁,行腔干净得体,善于突破曲调中板眼、句格的习俗唱法而创新腔,使人感到既风流潇洒而又高雅庄重。特别是二王声腔,唱得飘逸超脱。因此自成一家,独树一帜,成为著名的“薛派”艺术……

薛的戏路宽广,早年学丑,能文能武,生、旦、丑、净、未诸行当行行皆演,当当皆精,故在粤剧戏行里有“万能泰斗”美称,过去一段长时期里,粤剧的文武生、小生行当,都以薛派为典范。粤剧《胡不归》是薛觉先主演的首本戏,历演不衰,享誉艺坛三、四十年之久,实力罕见,(该剧是已故编剧家冯志芬所作))此剧从内容,曲词道白和唱腔音乐上尽力塑造性格化的人物形象。使之深入人心、历久难忘。这个作品,是薛觉先艺术成熟期的成功之代表作。他对粤剧的服装、化妆、布景及伴奏乐器均有研究,更率先引进小提琴等西乐,更对净化舞台,改革剧场陋习等作出贡献。

薛觉先 - 相关条目

卫仲乐 刘明源 罗家宝 陈笑风 罗品超 林家声 徐柳仙
王沂甫 马师曾 谭兰卿 薛觉先 楚岫云 郎筠玉 李敏华
彭修文 胡天泉 谢雪心 黎骏声 李丹红 苏春梅 潘楚华
陆春龄 曹秀琴 桂名扬 呂玉郎 邓碧云 何华栈 龙贯天
林锦屏 梁淑卿 何非凡 白驹荣 麦玉清 严佩贞 陈玲玉

薛觉先 - 参考资料

[1] http://www.bh2000.net/special/patzak/detail.php?id=2607
[2] http://www.souku.com.cn/viewtitle.jsp?url=4211889
[3] http://www.shineblog.com/user1/570/archives/2004/2408.shtml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