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伶人 - 孔雀屏
孔雀屏

孔雀屏

孔雀屏,女,粤剧旦角。被称为“万能旦后”。
展开

孔雀屏 - 简介

孔雀屏,女,粤剧旦角。被称为“万能旦后”。1947年从艺,师承林超群,应工粤剧花旦。先后在广州“胜寿年”、“大利年”、“非凡响”、“红鹰”等剧团演戏,从1957年起在湛江工作,历任湛江市粤剧团团长、广东省政协委员、湛江市政协副主席、广东省剧协副主席等职。

1960年首次公演粤剧《悦诚龙母》,饰演粤剧《李双双》等主要角色。1990年自费创办小孔雀粤剧培训班,后成立小孔雀粤剧团。率领湛江市粤剧团和小孔雀粤剧团多次赴美国、台湾、港澳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活动,并在羊城国际粤剧节、广东省首届、第二届戏剧演艺大赛等比赛中获奖。

孔雀屏 - 生平

1947年从艺,师承林超群,应工粤剧花旦。先后在广州“胜寿年”、“大利年”、“非凡响”、“红鹰”等剧团演戏,从1957年起在湛江工作,历任湛江市粤剧团团长、广东省政协委员、湛江市政协副主席、广东省剧协副主席等职。

孔雀屏去粤西,可以说是1957年广州粤剧界的一件“奇事”。孔雀屏正值妙龄,是最红的太阳升粤剧团里的台柱之一。为了自己事业的发展,她曾考虑“跳槽” 到羊城粤剧团担任正印花旦,“在太阳升,我是第二花旦,只有十七八岁的年纪,要么演罗家宝的妈、要么演林小群的丫鬟,自己总觉得还想上个台阶。”

可是,在等待工作交接时,当时湛江地区粤剧团的老团长找上门,央求孔雀屏支持他们三个月——当时粤西的粤剧演员纷纷往广州跑,情况十分困难。心软的孔雀屏只好答应,走到阳江,就想打退堂鼓了,她担心自己会禁不住观众那殷切的目光和掌声,走不回来。果然,孔雀屏彻底被粤西观众的热情所征服。一到演出,锣鼓未敲,露天广场上就已经等着上万名观众了;山区的夜晚,山民们点着火把步行几十里来看演出,那蜿蜒在山岭间的“火龙”为孔雀屏点燃了事业的新希望。

孔雀屏

她思量再三,毅然决定留下来。留在湛江,执拗的孔雀屏又干了一件“奇事”——三次要求“减薪”。初到湛江,孔雀屏每月工资是600元。当时,1毛钱能买3 个鸡蛋,而湛江粤剧团的老演员月工资也不过90元,孔雀屏坐不住了。她把降工资作为留下来的条件提出来,要求降到200元,几经商量定为400元;一年后,她在地区大会上作为先进代表发言时公开要求减薪至100元。最后,她的月工资降到了140元。

孔雀屏 - 艺术生涯

周总理一眼认出南国“李双双”

此后的40多年,孔雀屏足迹踏遍粤西大地,她成为红土地上无人不知的“雀姐”、“孔老板”。孔雀屏戏路极广,除擅演青衣行当剧目外,以刀马旦、泼辣旦应工的剧目也驾驭自如,戏行中人称“万能旦后”。她扮演的“龙母”、大脚“马娘娘”、“李双双”都令人难忘。

1960年首次公演粤剧《悦诚龙母》,饰演粤剧《李双双》等主要角色。偏处粤西,孔雀屏却荣幸地三次见到周恩来总理,这让她得到了极大的鼓励。1960 年,孔雀屏在湛江演出反映抗击法国殖民者的《寸金桥》,周总理大为欣赏。临上飞机离开广东之前,总理还说:“此戏可与电影《林则徐》媲美,如果能把时间压缩到两个半小时(当时的粤剧都是三小时一出),我还想再看一次!”没过几年,孔雀屏参加全国农村优秀剧目展演,周总理又在广州观看了她演出的粤剧版《李双双》。第二天在羊城宾馆接见演员时,总理一眼认出了孔雀屏这位南国“李双双”,笑着说:“电影里的北方李双双是边擀面条边和丈夫拌嘴,你改成边搓汤圆边吵架,很有南方的生活气息,改得好啊!”

湛江粤剧团有了孔雀屏,很快就有声有色起来,在广州、广西、港澳,甚至美国、新加坡、越南都有了知名度!每次回广州演出,孔雀屏都要面对老同行们的困惑:“你真的不回来了?”这位自愿远离粤剧中心的明星笑而不答,只是继续把汗水洒向剧场的璀璨灯光难以照亮的山村农庄。

进入20世纪90年代,年事渐高的孔雀屏慢慢淡出舞台,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粤剧衰微了”、“后继无人了”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孔雀屏又坐不住了。孔雀屏和一位来自北方的武功技艺老师商讨,尝试用强化、短期培训学员的方法,先打好武功基础,经过筛选、观察,优者留用。消息传开,湛江附近乡镇有不少乡亲携同儿女前来面试。仅仅七个月后,二十多个“小不点”们首次来到羊城参加国际粤剧节,筋斗多高、多难也难不住他们,举座沸腾。十多年来,通过办班培训、以团带班、以师带徒等方式,孔雀屏的小孔雀培训班先后培养了400多名青少年粤剧演员。小孔雀培训班两次参加广东省粤剧演艺大赛和广州羊城国际粤剧节、两度赴香港参加香港国际儿童艺术节。

有人说,孔雀屏是借粤剧之力为粤西的穷孩子建起了一个“希望工程”。她的“小孔雀”,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困难家庭,只要是身形、长相能过得去,孔雀屏都敞开大门,把他们从饥饿、辍学的边缘拉回来,管吃管穿,教文化授技艺。孔雀屏带着大团——湛江粤剧团,拼命演出支撑开销。孩子们长得快,戏装常常要随之更新,为了节约开支,孔雀屏每次到广州都忙着跑布料市场,在灰尘满天的仓库里翻寻最价廉物美的布匹,所有戏装头饰都是由她巧手缝制。

对于粤剧的前途和命运,病床上的孔雀屏十分乐观:“我在粤西50年,也曾多次带团去香港、到国外演出,所到之处,人们都对粤剧充满了热爱。那些所谓粤剧过气了、没人看的说法,我并没有感觉到。对于传统戏曲的热爱,依然广泛地存在于最基层的民众当中,关键是演员要走下去,要源源不断地把好戏送到他们面前;就算在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也自然会复苏,我很有信心。”

孔雀屏 - 一生遗憾

“孔雀”献身舞台留下一生遗憾

父母过世仍含泪坚持演出

孔雀屏的老母亲生前感叹:“雁儿也有南归日,阿雀飞到湛江安了窝,再也不飞回来了!”这声叹息,时常萦绕在孔雀屏耳边。对家人,她实在充满了愧疚。

20年前,孔雀屏在江门演出,五天门票,一售而罄,偏偏这时却从广州传来老父亲病逝的噩耗。为了不让观众失望,孔雀屏忍恸登台,献演她的首本戏《悦城龙母》。其中有一折演的是渔女和老父出海捕鱼,剧情需要表现父女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还要向父亲“撒娇”,孔雀屏满腹哀痛却强装笑脸。演出结束后,她匆匆赶回奔丧,观众获知后都来到剧院门前送行,含泪劝慰。上苍弄人,同样是为了演出,孔雀屏也没能为母亲送终。

孔雀屏有三个儿女,全靠在广州的老母亲抚养。孔雀屏回广州参加过无数次会议和演出,却从来没有到过孩子的学校开过一次家长会;她为剧团演员选料缝制过无数戏服,却从没有为自己的儿女做过一件衣服、钉过一颗纽扣。

孔雀屏 - 永别舞台

粤剧“旦后”孔雀屏“息屏”无憾

2006年5月5日,粤剧“万能旦后”孔雀屏,永别了珍爱六十载的舞台,因患肺癌走完她72年的生命旅程。5月14日,戏迷们将在她的送别仪式上为这位孔雀妈妈送上最后一程。然而就在1个月前的一次“孔雀粤剧团”庆功宴上,记者与一些业界同行看见经大手术后的“雀姐”,还满面笑容,没料竟成诀别。逝世:2006年5月5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初八日,22时50分。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