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炳昌
生平简介
钟炳昌(1915~2017)男,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樟木乡塘埠村人。出身贫苦,青少年时就意志坚强,向往革命。1932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军团后方医院看护班长、干事、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供给部、司令部副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战争。1934年10月随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他随红一军团后方医院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行军打仗,照顾病人,抬送伤员,日夜兼程,不怕牺牲。遵义会议后,部队到达云贵边境,遭敌机狂轰滥炸,钟炳昌在抢救伤员时负伤。他始终咬紧牙关,忍住疼痛,拄着拐杖,勇往向前,翻雪山、过草地,终于到达陕北。他坚强的精神支柱就是:跟着共产党走,革命到底。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新兵营第三连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支队、大队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第九区队政治委员,第三十五团政治委员。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他率领所属部队机智勇敢地打击日寇,为巩固和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热河纵队组织部部长,晋察冀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第二旅政治委员,华东第二十兵团六十六军一九七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政治部主任,四川省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组长。“文化大革命”期间,钟炳昌受到“四人帮”排挤,分配到四川省任建委主任。他努力排除极“左”思潮的干扰,为国防“大三线”的建设殚精竭虑,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历任职务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任红一军团后方医院看护班长、干事、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供给部、司令部副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
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新兵营第三连政治指导员,晋察军区第四军分区支队、大队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第九区队政治委员,第三十五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
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热河纵队组织部部长,晋察冀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军二旅政治部主任,热河纵队组织部部长, 晋察冀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军二旅政治委员,华北第二十兵团六十六军一九七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建筑材料工业部政治部主任,四川省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获得勋章
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后方医院看护班长、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供给部司令部副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新兵营第三连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支队、大队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第九区队政治委员,第三十五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热河纵队组织部部长,晋察冀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第二旅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二十兵团六十六军一九六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政治部主任,四川省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中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组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钟炳昌在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中,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每当谈起那充满传奇彩的战斗经历时,总能听他发自肺腑的一句话:“跟着党走,革命到底!”
1934~1935
1934年10月,担任红一军团供给部副政治指导员的钟炳昌,在经历了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后,随红一军团后方医院从于都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在赣粤、湘粤、湘桂边境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突破湘江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红军战士英勇顽强,损失了四万多人。那时,钟炳昌才19岁,行军打仗,照顾病人,抬送伤员,日夜兼程,真是又苦又累。行军中只要听到一声喊“原地不动,休息。”他就能站在那儿睡着了。但不管多苦多累,他总能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发扬阶级友爱和互相帮助的精神,照顾伤员,一起前进。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的某一天,部队到达云贵边境其地,忽然,遭遇空袭,狂妄的敌机竟然超低空地轰炸和扫射,一颗炸弹在钟炳昌身后不远处爆炸了,为了扑救伤员,他倒在血泊中,顿时昏迷过去。经过及时抢救,总算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但由于伤势过重,部队领导人想让他留下来。那时钟炳昌年轻,更多的道理说不出来,但他有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跟着党,跟着大部队,不怕死,不掉队,革命到底。
他咬紧牙关,忍住疼痛,拄着拐杖一拐一跛地往前赶。每一步都忍耐钻心的疼痛,每一步都滚下豆大的汗珠,一步步留下的是歪斜的脚印,一步步映出的是坚定的决心。他一往无前地行进着,尽管同志们给了他最大的帮助,但因为伤势过重,他还是无可奈何地从前面的部队,渐渐落到后面的部队,落到那个部队就吃在那个部队,努力跟上新的部队。但剧烈的疼痛,还是将他无情地拉扯下来,他逐渐地远离了最后的部队。为了拼命追赶部队,他极度疲惫,终于体力不支,眼前一黑,一个踉跄,重重跌倒,昏厥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钟炳昌只觉得身上像有千百枚钢针猛扎一般疼痛。他极力挣开双眼一看:一位老大娘正小心翼翼地蘸着盐水,给他擦洗伤口。原来是这位贵州老大娘救了他。钟炳昌深深地感谢老大娘,但表示还要继续追赶大部队。大娘说:部队已经走远了,你伤成这个样子也无法赶路。钟炳昌坚决地说:就是走到天边,也要追上大部队。他挣扎了几次都没有站起来,汗珠从脸上滚落下来。好不容易摇摇晃晃勉强站起来,可刚一迈步就重重跌倒了。老大娘含着热泪,心疼地扶起他,苦口婆心劝他养好伤再走。钟炳昌也确实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万般无奈只好暂时留下来养伤。那时节,王家烈军阀部队和地方反动民团,经常像饿虎一样,在这一带山上搜索红军伤病员和长征失散人员,一旦发现操不同口音的陌生人,立即逮捕杀害。为了不连累老大娘,钟炳昌躲在屋后极为隐蔽的一个山洞里,身不能动,但心却时时想着部队,晚上总做梦赶上了大部队,乐醒了一看,还是黑漆漆的山洞。他一边养伤,一边积极准备上路,并让老大娘多方探听红军的消息。
有一天,老大娘兴奋地告诉钟炳昌:红军又回来了。原来,为了甩掉蒋介石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四渡赤水,和敌人虚与周旋,来回兜圈子,又转回到此地。钟炳昌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使他绝处逢生。他紧紧握住老大娘的手,深情地与她道别,并把部队留给他的银元,尽数交给了老大娘,谢绝了老大娘一再的挽留,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崎岖的山道,拄着棍子一拐一跛地去追赶部队。老大娘站在山坡上,为他送行,一直走了很远,钟炳昌回头看时,还隐隐约约地看到老人家高高地站在山坡上,目送他远行。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强忍着不让眼泪滚落下来,他知道自己肩负着老百姓对子弟兵最淳朴最真挚的感情和希望。在以后几十年的战斗生涯中,他脑海里时时浮现出老大娘的眼神和身影,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催促着他不停步地跟着革命队伍向前……钟炳昌终于赶上中央红军,再次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
爬雪山
当他们的部队通过了泸定桥后又走了几天,就要准备翻越大雪山――夹金山。这时,唯一能作的准备就是找根棍子和找点御寒的衣服。夹金山终年被皑皑的白雪覆盖着,没有人迹。风很大,像狼一样呼啸着,凛冽的寒风,裹挟着漫天的雪花,肆无忌惮地扑面而来,像肆虐的利爪,划刺在脸上,撕扯在身上。路很滑,空气稀薄缺氧,呼吸困难,每走一步都很艰难。有时走一步要退两步,真想坐下来歇歇。但鼓动队的宣传员们拼命告诫大家,千万不能停下来,千万不能坐下休息。钟炳昌亲眼看到有人坐下去,就再也没有站起来。他走不动了,但他明白决不能停下来,绝不能掉队,无论如何也要坚持走,他没有棉衣,只有三层单衣,在极度的寒冷中,瑟瑟发抖,但他的心是热的,他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慢,也决不停下来,死也跟上。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在皑皑的白雪上升华,终于支撑他翻越了大雪山。
爬过雪山到了懋功,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进入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过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就到了毛尔盖,休整一段时间,准备过草地。这个地区是藏旅地区,人口稀少,粮食缺乏,红军有好几万人,因而筹粮十分困难,多数部队过草地,带的干粮都不足。钟炳昌干粮吃完了,就吃野菜,挖草根。最后实在没有吃的,就只有忍饥挨饿。
过草地
草地的气候变幻莫测,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乌云密布,瓢泼大雨说来就来。夜宿露营,地是湿的,又冻又饿。有个战友,晚上睡觉时还是好好的,第二天早上叫不醒,一摸身子,早就冰凉了。
草地大部分是长满水草的沼泽地,草底下是终年积水,河沟交错,泥潭莫测,走路要踏着草根走,踏着先头部队的路标和脚印走,否则一脚踏错,馅进泥潭就爬不出来。多少革命将士,就长眠在草地上。就在快走出草地时,遇到一大片沼泽地,粗看是干实的地,一脚踏去,却是烂泥潭,非常危险。一位炊事班的老班长为了抢救战友,自己一脚踏空,泥浆一下子就淹到胸间,没等战友们反应过来,泥浆已没到头部,老班长冲着战友们喊出最后的嘱托:要跟上,别掉队……这话一直激荡在钟炳昌的心中。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期间,钟炳昌和许多老干部一样受到“四人帮”排挤,被分到四川。他就住在已被红卫兵非法抓到北京去的彭老总的旧居里。彭老总是他深深敬仰的老前辈。在朝鲜战场上,彭老总是志愿军的司令员,钟炳昌是志愿军的一员,在彭老总的领导下,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彭大将军横刀跃马,刚直不阿,在危难时对革命坚定不移的信念,深深地激励着钟炳昌。如今人去楼空,睹物思情,更增强了他战胜“四人帮”、革命到底的决心。他那时任四川省建委主任,努力排除极左思潮的干扰,为“大三线”的建设殚精竭虑。他钻山沟,下工地,看厂址,察工程,风尘仆仆地奔波着。有一次,他的车正开到山脚下,爆破安全员失职,没有看到,竟下达了炸石开山的命令,顿时天崩地裂,乱石飞空。司机一下子扑到他身上,打算用身体保护首长。钟炳昌不愧为身经百战的将军,他临危不乱,镇定地大声喊道:“快开车,冲过去!”司机加足了油门,轰的一声,车子像离弦的箭冲了出去,在 汽车刚刚离开的地方,炸飞的乱石,劈天盖地地压下来……老将军掸掸身上的灰尘,一扬手,平静地说道:“继续走”。经过长征的老战士,世上还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能够阻挡他们!钟炳昌作为一名老兵,在那些被扭曲的日子里,在那个党和国家十分艰难的岁月里,他没有停顿下来,他想的是祖国的建设,关注的是国家的命运。
文革之后
“四人帮”终于被历史的洪流淹没了,钟炳昌也获得解放。他怀着深深的敬意,告别彭老总的旧居,回到了北京,继续他跟着党走,革命到底的新的奋斗历程。
谈起往事,老将军总是感慨万端。他常常提起那些为缔造新中国而牺牲的战友和为革命胜利做出贡献的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和他一起从兴国参军而牺牲的战友。他说,比起那些牺牲的同志,我们真是太幸运了,一想到他们,就感到生活十分满足,就感到责任重大。因此,他从来都是兢兢业业地工作,不求索取。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无论走到那里,人们都会从他身上看到老红军的本色。正是这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战友们视死如归革命到底的精神鼓舞着他,在漫漫征程上勇往直前。
“跟着党走,革命到底!”这朴实无华,然而却掷地有声的誓言,既是钟炳昌在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考验中所怀抱的坚定的信念,也是他在几十年披荆斩棘的征程中所付诸的无悔的实践。
相关图书
作 者:张永平 ,
书 名:百战将星钟炳昌少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战将星丛书
出 版 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I S B N :7503319534
书籍类型: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出版时间:2006-08-01
他是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员,爬过雪山、走过草地、东征西进。他参加过平型关大战、百团大战,参加过护秋战役、解放石家庄和平津战役。他是从军队选派到地方工作的骨干。他经历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等不同的历史时期,用自己的行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人生坎坷而壮丽,尤其是两次成功地战胜癌症也同样是他人生中的奇迹。他就是我军功勋卓著的高级将领之一钟炳昌少将。 胜敌的戎马生涯,抗癌的生命之路,传奇、坚韧、质朴、豁达,诠释百战人生!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细致的描绘再现了钟炳昌少将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经历,同时也表现了钟炳昌少将抗癌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深切缅怀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开国少将,中国科学院原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原组长钟炳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9月17日15时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钟炳昌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和中科院领导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钟炳昌同志1915年10月8日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樟木山乡塘埠村一个贫农家庭。1929年红四军挺进赣南后,年仅13岁的钟炳昌加入了儿童团和少先队,站岗、放哨、送情报、照护伤员,参加保卫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2年8月参加中央红军第五后方医院医训班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年10月在中央红军第一兵站医院二所任看护员,1934年7月起先后任第一军团后方医院看护班长、政治处干事、副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随后方医院从于都出发开始长征,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经历了湘江战役、四渡赤水战役、飞夺泸定桥、腊子口战役、吴起镇战役等重大战役。1935年1月,他在抢救伤员时负伤。他忍住疼痛,拄着拐杖,翻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陕北。1936年1月任第一军团卫生部医疗训练队政治指导员,同年春参加了东渡黄河攻击同蒲铁路南段的战役。10月任第一军团后方医院运输队政治指导员,1937年1月起先后任第一军团供给部、司令部副政治指导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钟炳昌同志1937年9月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同年10月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新兵营第三连政治指导员。1938年1月任晋察冀军区四分区第三游击司令部政治处主任,同年春参加了在河北平山、正定等地开辟抗日根据地工作,参与组建晋察冀军区四分区抗日武装队伍。1939年7月起先后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分区第九大队政治处副主任、主任,1940年7月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井获支队平井大队政治委员,同年8月参加了百团大战。1941年1月任平井获支队政治处主任,同年12月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分区第九区队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中,他率领所属部队机智勇敢地打击日寇,确保晋察冀根据地的联系,为巩固和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1944年9月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分区第三十五团政治委员,后参加晋察冀军区雁北地区战斗,解放了繁峙、大同、应县等地区,扩大了解放区。
1945年8月钟炳昌同志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同年10月参加古北口战斗。1946年12月任晋察冀军区热河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并参加了晋察冀军区平汉铁路北段、正太铁路东段的战役。1947年4月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同年8月任晋察冀军区独二旅政治委员,参加了山西定襄县智村战斗,9月参加宗艾战斗。11月参加了解放石家庄战役。1948年夏参加了保北战役、平绥铁路沿线战役。在平津战役中的解放张家口战役,率部参加包围北平城,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积极贡献。1949年2月任六十六军一九七师政治委员。同年4月率部参加太原战役,一九七师最先登上城头阵地,俘敌近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钟炳昌同志于1950年初参加了天津警备和首都外围的保卫工作。同年,朝鲜战争爆发,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六军一九七师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一到第四次战役。1951年6月任六十六军政治部副主任,1952年7月任六十六军政治部主任。1954年9月至1957年6月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成绩优秀,被学院授予三等奖。1955年6月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同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7月任六十七军副政治委员,1958年参加中共八大二次代表会议。1959年6月任六十七军政治委员。在他革命的一生中,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不怕牺牲,有勇有谋,是我军优秀的指挥员。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部队的建设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5年8月钟炳昌同志任建筑材料工业部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排挤、迫害。1970年12月被调到四川,任四川省革委会常委、省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他顾全大局,努力排除极左思潮的干扰,为国家建材行业和“大三线”建设殚精竭虑,作出了重要贡献。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6月调任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同年8月任党组成员、副秘书长。1981年6月任中科院纪检组副书记。1983年3月任中央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他从事纪检工作,为党把好关,不计个人得失,不怕打击报复,坚持原则,勇于担当,向违背组织原则、破坏党风的歪风邪气作了不懈的斗争。他充分发挥政治工作优势,努力加强全院党的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努力做好全院纪律监察工作,为推动中科院创新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更好服务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90年12月27日离职休养。
钟炳昌同志离休后仍然继续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心中科院的改革创新发展,积极向中科院建言献策,始终不忘初心,永葆本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他坚持学习,让子女为他读书、读报、读文件,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钟炳昌同志在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中科院的建设与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他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决拥护党中央,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经受住了各种风浪的考验。他党性强,顾全大局,始终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在首位。他实事求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工作深入细致,重视调查研究,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密切联系群众,关心和爱护干部。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公道正派,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团结同志。他谦虚谨慎,任劳任怨,严以律己,宽厚待人,为政清廉,生活简朴,对家人要求严格。他德高望重、高风亮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钟炳昌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革命信念、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